當前位置:首頁 > 武當功夫 > 太極文化

尚門憶舊——我與日月同(2)

    熊形要形完氣厚,站熊形要有氣感,所謂“日久生情,靜久生氣”。會覺得上下身、前后身、左右身的氣感不同,有清濁、爽膩、溫寒的差別,便要讓這不同的氣感相互抵消掉。

  輕重訣凝成一個力,水火訣凝成一團氣。輕重訣和水火訣,關(guān)鍵要在行拳時體味,行拳時的力感、氣感更迅速微妙,所以我們不叫打拳,叫打功架,注重的是功。

  水火交融,產(chǎn)生風(fēng)雷。拳打得很快,也許體內(nèi)的輕重、水火是緩緩交融的;拳打得很慢,也許身內(nèi)的輕重、水火交融猛烈澎湃,或是靈犀一動,立時安寧;有時候要強撐硬挺,打開個局面后,再緩和下來。一咬牙,就海闊天空了。

  總之,以內(nèi)為主,外面出現(xiàn)什么狀況,就是什么狀況了。不要死扣外形,死于形下。由外在形體求內(nèi)在精神,是刻舟求劍,由內(nèi)在精神通達外在形體,是一步登天。

  西瓜是瓜心最甜美,因為是水火交際處,此處有風(fēng)雷。每天吃一口西瓜心,能提神醒腦,順心順氣,這一口就是最好的營養(yǎng)了。桃子也好,桃尖外凸,上接天氣,桃底內(nèi)凹,含著地氣。

  桃花沒有味道,有也不好聞,但桃子熟了,氣味濃郁如酒,通天地之氣,可以感染人。唐師說,練拳時,電插頭插在插孔里,里面得通上——這就是風(fēng)雷訣。

  身體中軸線里得了電流,就能治早衰癥了。水濺到爐子上,“刺啦”一響,這一響就是內(nèi)功。這“刺啦”一聲,所有的營養(yǎng)都在里面,雷音一響,大地回春,萬物一瞬間都有了生機。有情況,斟酌情況,就峰回路轉(zhuǎn),體質(zhì)也就有了轉(zhuǎn)機。

  天上的雷也是這一響,形意拳拳譜中凡是提到“雷”字的,都是內(nèi)功。見到女孩子,滿心歡喜,同時也觸目驚心,這也是“刺啦”一響。內(nèi)功要動情,無情就無生趣了。情是情況,動情是出情況,很舒服也很可怕,美妙和驚險同在。

  打熊形跟看病似的,病人呆坐,只能看出個大概,得讓病人活動一下,出點聲,就能看出潛伏的毛病。同樣,光站樁,身體狀況還不明顯,得活動起來。

  練熊形要先把自己當成一個重病患者,這個身體已經(jīng)經(jīng)不起折騰了,要很小心地體會自己——這是孔子講的“慎獨”,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知道自己怎么了。

  讓身體先動起來,好壞先不管,但好壞要知道。我們稱孔子為“孔圣人”,他的道理是總括一切學(xué)問的,“慎獨”二字是孔子死后,他的重孫子思披露出來的,叫“孔門心法”。

  練拳要慎獨,要像看戲一樣看自己的緩急、得失、偏正、冷暖,但不要馬上糾正,要像一個觀眾,不管戲好戲壞,總得由著演員把戲演完。

  練拳等于演大戲,高明的戲子在演戲時,就明白自己的好壞了——要學(xué)會這個,這是練拳時的用心之法。此時要身心分離,心把身子放出去。

  書法要空掄,在下筆前,要有不落在紙上的動作。如寫一個小字,空掄時大橫大撇,是寫大字的規(guī)模,只不過落在紙上的是一個小字——這是“字”大于形。

  練形意一掌劈出,不能僅止于掌上,要力所能及地放出去,這是“意大于形”,是形意拳正常的練法。而慎獨的練法,要身心分離,將意縮成最小,君王退位,百姓自理,讓身體自己成方成圓,如特務(wù)跟梢,不能驚擾了目標。

  詩人觀風(fēng)景會有名句自然涌上心頭,其實人與風(fēng)景之間沒聯(lián)系,無直接作用,但人可以感悟風(fēng)景。形意拳是天成的一片風(fēng)景,要體察它,不能練它。拳是我練出來的——錯,拳是碰到的,冷不丁發(fā)現(xiàn)的,意外相逢的,而且永遠天外有天。

  打形意拳,會覺得自己渺小,人在高山大海前也會自感渺小,油然而生敬畏之心。高峰墜石、浪遏飛舟——這種天地間的驚人之舉,在形意拳中都有。

  大自然里有的,形意拳里都有——這是真話,王羲之是書圣,他說自然里有的書法里都有,圣人是這樣見識的,我們凡人也能體會出一點點。(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