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武當功夫 > 技法理論

《孫子兵法》透視"太極推手"

       戰(zhàn)爭沖突是人類對抗的最高形式,在戰(zhàn)爭領域,戰(zhàn)略戰(zhàn)術運用的正確與否所造成的后果遠比其它領域的表現更為明顯。在血與火中總結出來的戰(zhàn)爭法則也是人類智慧的最高體現之一。戰(zhàn)爭沖突與"太極推手"都是以求勝為目的,以對抗為特點,以攻防為手段,以不斷的運動為外在表現形式的競爭。所以"太極推手"同樣要服從制勝之道的基本法則。這是《孫子兵法》所揭示出來的用兵之道與太極推手技術深層次的一致性所在,即所謂的拳兵同源,唯理一貫,F通過點擊《孫子兵法》,透視"太極推手",破解"太極秘訣",以演繹兵法拳理的制勝之道。
  一、虛實
  《孫子兵法》指出:“凡先處戰(zhàn)地而待敵者佚,后處戰(zhàn)地而趨戰(zhàn)者勞。故善戰(zhàn)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遠之,攻其不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太極推手不靠力氣的強大,而要求采取虛虛實實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對敵采用以靜制動,以柔克剛,“先處戰(zhàn)地而待敵”,避實就虛,“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攻其不守,守其所不攻”。“以靜制動”具有頭腦冷靜,利于戰(zhàn)術技巧的發(fā)揮;根基穩(wěn)定,不使敵有可乘之機;觀察對手攻擊動作清楚,以逸待勞等優(yōu)勢。推手發(fā)人是取勝的必要手段,它的有效條件是打實,即雙手搭在對方身體某一部位按實,才能發(fā)放。以靜制動時,可化實為虛,使其落空,再擊其勁尾。如對方在我前胸猛按,我用腕稍引,使其落空,再加力助之,對方將失重前仆。避實就虛,就是避開正面鋒芒,從側面進攻。因敵變化而變化。
  推手時用意不用力,意是設想,以虛實之理,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對方雖實力充足,體壯力大,基礎牢固,中定安舒,混然一體,不畏攻擊,不怕力敵。但最忌誘敵,當我以利誘之,使其棄守為攻,實力分散,露出破綻,我則分而擊之,表面看是誘敵而勝,實際是其自取敗亡。
  在推手中,姿勢、動作、用意、運勁。各有虛實。知虛實而能運用,雖實為虛,雖虛為實,以虛化實,以實化虛,以實擊虛,避實擊虛。指上打下,聲東擊西;蛘呦戎囟筝p,或者先輕而后重。隱現無常,沉浮不定,使敵不知我虛實,而我處處找敵之虛實。他實我則虛之,他虛我則擊之。隨機應變,聽其勁,觀其動,待其機,攻其勢。正如武禹襄太極拳論所述“虛實宜分清楚,一處自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有此虛實”。通過兵法不難理解前輩留下的“虛實訣”;“虛實實神會中,虛實實虛手行功。練拳不諳虛實理,枉費功夫終無成。虛守實發(fā)掌中竅,中實不發(fā)藝難精,虛實自有實虛在,實實虛虛攻不空”。
  二、形
《孫子兵法》對形極為重視,提出:“昔之善戰(zhàn)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在已,可勝在敵。故善戰(zhàn)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可勝。”故曰:勝可知而不可為。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動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故其戰(zhàn)勝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勝,勝已敗者也,是故勝兵先勝而后求戰(zhàn),敗兵先戰(zhàn)而后求勝。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為勝敗之政。
  在太極推手中,我方勝利的基礎在于自己的平衡能在運動中穩(wěn)固地保持,即“占位中定,有中定然后有一切”。遇剛則柔化,遇軟則硬,及時了解對方的虛實變化,恰當而合理地處理對方的攻擊,雖受大力攻擊或突然襲擊,仍能平衡穩(wěn)定,及時走化,毫不動搖。對方的失利則在于他自己失去保持平衡的條件,或者過剛不能圓;或者過柔而失卻運化,以致稍受外力打擊,立即傾跌移動。因此勝利與失敗關鍵在于自己,對方所能收到的效果,只是在因勢利導地了解情況中,發(fā)現弱點或錯誤而集中力量加以攻擊而已。吳式太極拳的推手,始終把楊露蟬告訴全佑的話:“占住中定,往開里打”,作為推手的秘訣與準則。認為在推手中,速度和力量并不是最重要的事,要旨是永遠保持平衡和穩(wěn)定即“先為不可勝”。再憑敏銳的感覺(聽勁)來偵察對方力道中的破綻,如果他沒有破綻,那么就設法造成他的破綻。最為重要的是,在每一時刻都不能有破綻被對方發(fā)現并攻擊。只要對手想來打倒我,攻擊我,遲早會有破綻暴露出來。自已只要能保持不敗,就很好,對手敗不敗并沒有太大關系,如果他不能好自為之,遲早會敗的。他如果能好自為之,那也好得很。所以吳式太極推手八法,心意均要在自己身上找竅位,秘訣為:“掤勁命門找環(huán)跳,捋勁食指劃眉梢。擠勁脊背找前腳,按勁憑欄樓下瞧。采勁玄關肩井合,挒勁意在蹬后腳。肘勁勞宮找肩井,靠勁玉枕扛大包。”在推手時,只要熟記口訣,按口訣就能得心應手,隨心所欲。例如,在進攻對方時發(fā)掤勁,只要意想自己命門找前腿環(huán)跳,掤勁自然會產生,而且勢不可擋。若對手先發(fā)掤勁攻我,我則用食指劃自己眉梢,便可將對方捋出,隨即以脊背找前腳打擠,對方將會跌得更遠。八法均為在運動中找自已的竅位,使自己在運動中不產生破綻,至于對方是否被打倒或打出多遠,那是他自己的事,他沒有破綻就可化解,破綻越大,他摔的越重,被打出的就越遠。


  
    三、軍爭
  《孫子兵法》指出:“以迂為直,以患為利,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后人發(fā),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計者也”。
  “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以治待亂,以靜待嘩,此治心也,以近待遠,以逸待勞,以飽待饑,此治力者也。無邀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陳,此治變者也”。
  太極推手主張“以靜制動,以柔克剛,意在人先,后發(fā)先至”的原則,拳論有云:“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所謂以靜制動的靜,絕非靜等挨打,是在靜中做好一切應敵準備。當敵將動時,我則先走一步,置敵于被動。 先控制”勁源“、打悶勁 ,使敵人不得發(fā)力。萬一不能奏效,則隨之乘勢借力,化引對方,待敵失去重心,以“全力”發(fā)之,敵必不支。在推手時,有意讓對方先發(fā)力,這樣就有利于借力制人,若對方不先發(fā)力的話,就以靜待動,誘之以利,引其先發(fā),其目的在于意在人先,引進落空,后發(fā)制人。在對方向我進攻時,使我身體松柔而不受其勁力的作用,在對方接觸我身發(fā)勁的一霎那,依靠自身的很小活動把攻來的勁消耗掉或轉移出身外,避開對方發(fā)勁的鋒芒,不可迎面相頂,不給對方發(fā)放的機會,“避其銳氣”; 要打其薄弱環(huán)節(jié),即截勁的腰;在舊力已過,新力未生之時及時準確發(fā)勁還擊,即”擊其惰歸“。推手時,占位中定,“伸屈開合之未發(fā)謂之中,寂然不動謂之定。心氣清和,精神貫頂,不偏不倚,是為中定之氣”。要中正安舒,中是指心氣中和,神清氣沉。其根在腳,重心系于腰脊。所謂“命意源頭在腰隙”。精神含于內,不表于外,就能中定了。正是要求姿勢端正。每一姿勢,務求端正,而忌偏斜。但由于各種姿勢或仰、或俯、或伸、或屈,不都是中正的,發(fā)勁時的用意方向應求其重心,重心為 身體樞紐,重心中正穩(wěn)定,開合就靈活自如,重心不穩(wěn)則開合失其關鍵。所以姿勢務求正確。安是安然之意,切忌勉強,由自然之中,得其安適,就能無氣滯之病。而能“氣遍身軀不稍滯”。這是因為姿勢安穩(wěn),動作輕靈,呼吸平和,神氣鎮(zhèn)靜所致。舒是舒展的意思,推手時全身放松舒展,全身關節(jié),節(jié)節(jié)舒展撥長,但不是用力伸張筋骨,是于自然之中,徐徐松展。通過長期鍛煉,自然能松活沉著了。中正安舒與兵法中:“以治待亂,以靜待嘩,以近待遠,以逸待勞,以飽待饑”的戰(zhàn)略思想完全相符。
  四、斗亂
  《孫子兵法》稱:“紛紛紜紜,斗亂而不可亂;渾渾沌沌,形圓而不可敗也。亂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強。治亂,數也;勇怯,勢也;強弱,形也。故善動敵者,形之,敵必從之;予之,敵必取之,以利動之,以卒待之。”
  太極推手的變化萬千,一個關鍵為知機,機的意思是陰陽未分、未動之時,無極意思是無聲無臭,無形無象。在推手時,如未有動靜,未成姿勢,是沒有機會的。水平高的人能知機,能造勢;水平低的人不知機,所以不得勢。所謂先知先覺,后知后覺,不知不覺,是推手的三大境界。高手心氣沉靜,中定安舒,逆來順受,舍已從人,運用自如;水平低者,心浮氣燥,歪斜亂扭,又頂又丟,不能運化,進則無門,退則無路,攻之無法,守之無術。前輩總結了亂中求勝之訣,即“亂環(huán)訣”:“亂環(huán)術法最難通,上下隨合妙無窮。陷敵深入亂環(huán)內,四面千斤著法成。手腳齊進橫豎找,掌中亂環(huán)落不空。欲知環(huán)中法何在,發(fā)落點對即成功。”與兵法其理亦不遠。
  實際上《孫子兵法》對戰(zhàn)爭的深刻分析完全可以用于指導太極推手。“知已知彼,百戰(zhàn)不殆”,是孫子名言,推手同樣需要全面細致地了解情況,煅煉“聽勁”,對對方“知”的越深,越全面,采用“八法”手段越有效,拳論中有“人不知我,我獨知人,英雄所向無敵,蓋皆由此而及也”。“避實擊虛”是制勝的鑰匙,從對方要害而又薄弱的環(huán)節(jié)突破,“攻其不守”,可有“四兩撥千斤”的功效。“以正合,以奇勝”是孫子戰(zhàn)術思想的核心,奇正的核心則是一個“變”字,推手有:“因敵變化示神奇”。“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后如脫兔,敵不及拒”,與推手要訣:“靜如山岳,致力若江河,勢如拉弓,發(fā)勁如放箭。”其理相通。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無論是用兵之道,還是太極推手 ,都充滿了靈活性,變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宋代哲學家程頤有句名言:“天下之理一也,途雖殊而歸則同,慮雖百而致則一。”《孫子兵法》可以用于指導太極推手,即所謂:“天下之理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