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道教文化 > 道教歷史

仙道流源(一)

遠古之事無文字記錄,故所有文明惟賴口耳相傳,在口耳相傳之中,難免歲深月久而失真,神仙之道亦不能免。
有文獻記載之后,對于古老之傳說,當(dāng)然可能引用,雖無可考證之史實,亦不妨列為參考。
在傳說與事實之間,爭議性頗多的,便是神仙道術(shù)之淵源。依莊子在宥篇所記,仙道實淵源于廣成子。
昔黃帝聞廣成子在崆峒山,于是往見之。由于見面之時,表明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谷,以養(yǎng)人民;又欲官陰陽以遂群生。引來廣成子一頓責(zé)難,斥之曰:‘汝所欲問者,不過是物之質(zhì);汝所欲官者,則為物之殘。自汝之治天下,云氣不待簇便下雨,草木不待枯輒零落,何足以語至道?’于是黃帝辭別,捐天下,筑特室,以白茅為席。閑居三月,復(fù)見廣成子,不敢問治天下之術(shù),轉(zhuǎn)問修身之道。廣成子乃告之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無勞汝形,無搖汝精,乃可以長生。’
又曰:‘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心無所知,汝神將守形,形乃長生。’
后再曰:‘慎汝內(nèi),閉汝外,多知為敗。天地有官,陰陽有藏,慎守汝身,物將自壯,我守其一,以處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歲矣,而形未嘗衰。’
以上一段話,乃廣成子告訴黃帝修身之理論與方法,在所有的資料中,可稱最早且最中肯之?dāng)⑹觥?br />其次為老子,史記載孔子曾問禮于老子,老子語孔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朽矣,獨其言在耳。’推敲這句話之涵義,是否人與骨可以不朽?又如何可以不朽呢?孔子見老子后歸來,三日不談,弟子問之,孔子乃贊老子其猶龍乎?
老子本為周之守藏史,所閱之書,當(dāng)極其豐富。后見周室已衰,于是西出函關(guān),關(guān)尹子強留,乃為之著書,留下五千言而去。
老子五千言,凝聚了前人智慧經(jīng)驗之結(jié)晶,出之以簡練之語句,包括人生思想、治國理念、修身方法及處世態(tài)度。所言之道,曰希曰夷曰微,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摶之不得;驗之于人體,則恍惚中有物,杳冥中有精。所作之功夫,要在虛極靜篤以觀其復(fù),即歸根復(fù)命也。
繼老子之后,莊子以生花妙筆,寫出內(nèi)篇七章,意謂欲作逍遙之游,須知齊物之論,得養(yǎng)生之主,以處人間之世。若能忘形忘情,是為德充之符,具體修養(yǎng)之要,唯在一‘忘’字,忘之又忘,三七九日,方能朝澈見獨,而不死不生,然后攖寧。其忘之階次,初則忘仁義,再則忘禮樂,終則坐忘,是為大宗師矣。
最后則謂應(yīng)帝王之道,唯善藏而已,如神巫季咸,初見壺子之杜德機,便斷之活不過數(shù)旬;再見壺子之善者機,神巫斷之病可瘳;三見壺子之太沖莫朕衡氣機,便無法可相;最后又見壺子之示以未始出吾宗,虛與委蛇,神巫便逃走,此即是壺子之善藏也。
關(guān)尹子之《文始真經(jīng)》一向被視為偽書,與《列子》相同,故二書雖有其可信者在,亦有其不可信者在。
可信者其理也,如〈四符篇〉云:
以我之精合天地萬物之精,譬如萬水可合為一水;以我之神合天地萬物之神,譬如萬火可合為一火;以我之魄合天地萬物之魄,譬如金之為物,可合異金而镕之為一金;以我之魂合天地萬物之魂,譬如木之為物,可接異木而生之為一木,則天地萬物皆吾精吾神吾魄吾魂。
此一段即后世玄門所盛稱文始派丹法之最高指導(dǎo)原則。
至其不可信者,其文也,如〈五鑒篇〉云:‘善去識者,變識為智。’
此乃佛教唯識學(xué)說,不應(yīng)出現(xiàn)于春秋之際。
又〈八籌篇〉云:嬰兒姹女,金樓絳宮,青蛟白虎,寶鼎紅爐。
此乃后世玄門之隱語,春秋戰(zhàn)國時代尚無此言也。
至于張道陵本為書生,博通五經(jīng),晚乃嘆謂:此無益于年命。于是轉(zhuǎn)學(xué)長生之道,得黃帝九鼎丹法。然家貧,無力合藥,聞蜀人純厚,又多名山,乃與弟子入蜀,住鵠鳴山,自稱遇太上授以正一盟威之道,遂能行符治病。
后奉太上之命,入青城山戰(zhàn)伏群鬼,因殺戮過重而受責(zé)。于是太上告之可勤行修謝廿八宿、廿四氣、陰陽本命主者,罪滅黑簿,名升紫清。張道陵乃筑壇醮太陽太陰,遇三元八節(jié)則修齋設(shè)醮,轉(zhuǎn)經(jīng)燃燈,懺謝日月星辰,天地陰陽,自己九玄七祖所犯之罪。
張道陵乃正一派創(chuàng)始人,流傳不少神話故事,雖涉荒唐,然其教化人心,正與孔夫子仿佛,唯孔學(xué)則盛行于社會上階層,張之教則流行于社會下階層耳。
魏伯陽于神仙史上,最為可信,其《周易參同契》系親自執(zhí)筆而成書,唐宋以來,皆公推為栽接圣典,唯葛洪卻稱:“世之儒者,不知神丹之事,多作陰陽注之,殊失其旨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