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武當功夫 > 太極文化

孫祿堂與孫氏太極拳

 

    我國武術(shù),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武壇后繼有人,名家輩出。清末明初,一代武林宗師-孫祿堂先生,為武林人士所敬仰。
    孫老先生,名福全,字祿堂,晚號涵齋,河北完縣人,出生于1860年,卒于1933年,享年七十三歲。孫老先生自幼酷愛武術(shù),年幼時拜形意名家李魁垣(字殿英)先生為師,學習形意拳。后從魁垣之師郭云深,字峪生(不倒翁)進修深造形意拳,相隨8年,繼跟程庭華(眼睛程),從學八卦拳兩年余,絕受其術(shù),深得形意拳八卦拳真?zhèn)鳌?BR>    孫老先生經(jīng)過數(shù)十年研磨,功夫深厚,南北聞名,有“賽活猴子”之稱。民國初期,孫老先生已五十余歲。當時有直隸(河北)廣平永年人,姓郝,諱和,字為真,到北平,探親訪友。由于初到北平,朋友甚少,不久生了痢疾,無人照料。正當郝師臥病在床之際,孫老先生經(jīng)人介紹認識了郝師,以禮迎至家中,日夜護理,為郝師請醫(yī)服藥,朝夕服侍,悉心照料。一月之后,郝師的病痊愈。郝師非常感激孫老先生,敬重其為人,故對孫老先生說:“吾二人本非至交,萍水相逢,如此相待,實無可報!睂O老先生回答:“此事先生不必在心,俗話說,四海之內(nèi)皆朋友也。何況是同道乎!”郝師說:“吾實心領,欲將吾平生所學的拳術(shù)(指武氏太極拳)傳之于君,不知意下如何?”孫老先生說:“實在求之不得!焙髞,教者盡其心血,學者苦心鉆研,深得其真諦。孫老先生專心致志數(shù)十年,反復探討體驗,將形意拳,八卦拳,太極拳三家之精髓,融會貫通,獨創(chuàng)了自成一家的孫氏太極拳。
    孫氏太極拳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它不但運用了八卦拳中的閃展騰挪,手動必先身動,身動必先腰動,使腰帶動一切;而且利用形意中的起,鉆,落,翻,起橫不見橫,起落不見落,出手不露形,一觸即發(fā)之本能以及太極拳中沾,連,粘,隨,可以輕制動,以實破虛。把形意,八卦,太極三拳融合為一體并用,這便是孫氏太極拳之特點所在。孫氏太極拳與陳,楊,武,吳氏太極拳相比較已大不相同。孫氏太極拳系由陳家溝陳氏小架太極拳演變而來,武禹襄初學于楊露禪(楊無敵),楊跟陳長興學拳多年,楊露禪回鄉(xiāng)傳授于武禹襄,后來武氏又從陳家溝的陳清萍學得陳氏小架,融化兩者而自成武氏太極拳。而郝為真學于李亦畬,李氏學于武禹襄。孫祿堂從學于郝為真,孫祿堂對于太極拳有修改并滲形意八卦之新意,因而有獨到之處而自成一家。孫老先生自幼天資聰穎,文學超群,武藝精湛,出類拔萃。經(jīng)過五十多年修研和探索,把形意.八卦.太極拳匯集一身,并消除門戶之見看書留影,把孫家拳舉手投足的一招一式,服務求其詳細地一一筆錄于書,寫出了具有獨到之處的《太極拳學》一書。孫老先生另外還撰寫了《形意拳學》,《八卦拳學》,《八卦劍學》,《拳意述真》等一系列武學著作。孫老先生在書中把用意用力詳盡敘述無遺,既可以執(zhí)書按圖索驥,取法自修,又可以保全國粹,不致湮沒不彰;既節(jié)省了后人的精力和時間,又能可觀地把前輩拳師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供諸同好。這些光輝的歷史文獻為當今挖掘整理祖國傳統(tǒng)武術(shù),發(fā)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給后人留下了極其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孫老先生不僅名揚九州,而且譽滿海外。
    一九三0年,日本天皇托人請孫老先生赴日擔任日本講道館武士道教授,月薪一萬圓大洋,孫老先生婉言堅決推辭了。孫老先生生前歷任中央國術(shù)館武當門門長,江蘇省國術(shù)館教務長,河北省國術(shù)館顧問。以教授國術(shù)為業(yè),弟子甚多,桃李滿天下。最得意的門生有:孫存周(次子),齊公博、孫振川、孫振岱,龔劍堂,肖玉昆,陳微明,靳云亭,支燮堂,鄭懷賢(原全國武協(xié)主席),孫劍云(女兒,北京市武協(xié)副主席),王禧奎(上海武協(xié)委員)等等。1982年7月,全國太極拳名家推手表演會在上海舉行,大會特邀了著名孫氏太極拳后裔傳人孫劍云老師      專程來滬表演孫氏太極拳,在上海的孫氏傳人王禧奎老師也表演了孫氏太極拳拳架。他們表演的孫氏太極拳既保持了原來特有風格,又在勁力上勁味獨特,進退相隨,步活身靈,既有形意拳的跟步,又有八卦拳的身法,動作緊湊,猶如行云流水,綿綿不斷,每轉(zhuǎn)身則為開合相兼,以抱球為主,快慢間一。因此而給廣大愛好者以美和力的享受,博得一致好評。                                                                                                                                       王禧奎口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