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課題在結合調查并系統(tǒng)分析現行中小學武術教材及其研究資料的基礎上,通過對現行武術教材內容的反思和教材構建依據的分析,提出了中小學武術教材建設的幾個基本設想,旨在為今后學校武術教材的改革與研制提供有益參考。
1武術教材內容改革的背景
1.1對學校武術教學目標與價值功能的認識趨向多元化
確立武術教材內容的依據是武術的教學目標和武術的價值功能。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大綱,將武術教學目標規(guī)定為掌握基本的武術知識和技能,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F代學校體育目標已經突破了生理和心理兩個視角,向多元化發(fā)展。如《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將學習領域目標規(guī)定為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五個目標緯度。多元化的教學目標必然要求重新審視武術教材內容。
隨著近幾年來我國學校武術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對武術的價值認識也正趨向轉型。人們逐漸認識到過去對學校武術強身健體過于偏重,違背了武術技擊的本質屬性。武術的本質屬性決定了學校武術存在的價值,忽視武術的身體技擊文化的價值,武術的其它價值也必然成為空談。于是,長期形成的強身健體的單一價值取向正走向終結,而凝結著民族情感的武術文化價值、攻防技擊價值和養(yǎng)生修身價值日益凸顯。學校武術價值觀的轉型,對構建一個多層次、多樣化的學校武術教材內容提出了必然要求。
1.2現行武術教材的內容不能滿足學生的武術需求
我國學校武術教材經過多次改革,希望通過教材內容的調整與改革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學校武術教學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最終效果并不理想。2006年4月,對北京,浙江,安徽三地部分中小學教師和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顯示:絕大部分中小學教師和學生對現行武術教材內容滿意度不高;教師的教學熱情和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在被調查的小學生中不喜歡武術課教學內容的占52%,中學占44%。究其原因,與當前社會對武術的發(fā)展以競技套路作為目標定位與認識以及體育大環(huán)境變化密不可分,套路化教學內容是學生不喜歡武術課以及當前學校武術教學效果不夠理想的主要原因。
2現行中小學武術教材內容概況與反思
2.1現行中小學武術教材內容概況
從建國以來,我國武術運動在博大的體系中選取了競技套路運動,作為武術運動發(fā)展的主流。這種套路競技武術形式極有力地促進了整體武術的發(fā)展。為適應武術的國際化發(fā)展,學校武術的內容也主要沿用著競技套路運動形式進行設置。(見表1)
以上學校武術教材內容,既沒有反映武術集功法、套路與搏斗為一體的整體技術體系,也沒有突出武術技擊特征,沒有反映出武術融強身健體、技擊防身、修身養(yǎng)性于一體的價值功能,因而在教學實踐中造成學生喜歡武術,而不喜歡武術課的現象。
2.2對現行武術教材內容的反思
關于武術教材內容的構建問題一直是學校武術研究中的一個熱點問題。隨著現代社會的轉型和發(fā)展,學校武術的價值功能和學生自身的特征將發(fā)生新的轉向。結合當前我國傳統(tǒng)拳術大受認可和歡迎及跆拳道熱的盛行,并結合教材實施現狀,我們可作如下反思:1)現行武術教材內容的突出特點是套路化。隨著社會的轉型和發(fā)展,學校武術教學目標和價值已向多元化發(fā)展,這對構建多樣化武術內容提出迫切要求。單一化的套路運動顯然不符合當前社會發(fā)展的訴求。2)學校武術內容的設置重視教學內容符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彩票軟件開發(fā)內容的設置注重了基礎性和漸進性。但學生身心發(fā)展特征不僅要關注其現實發(fā)展水平,還要注意學生潛在的發(fā)展水平。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發(fā)生改變,F行的教學內容能否適應未來學生身心的發(fā)展特征,能否適應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階段性和個別差異性,有待進一步商榷。3)在構建學校武術內容時,應盡可能實現學生對武術學習的需要和興趣,社會的需要以及武術學科發(fā)展需要的三方利益的趨衡,既不能過于強調武術的技擊來迎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忽視了競技武術發(fā)展的社會現實,也不能為發(fā)展競技武術等社會需要而違背武術學科自身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和學生需求,從而避免矯枉過正,失之偏頗,F行武術教材,在實踐中必然會遇到上述三要素之間的重重矛盾。
3對我國學校武術內容的改革與重建
3.1重建的依據
現代課程論認為教材內容的選擇因素包括社會、學生和學科三個方面。對學校武術教材內容重建也要對以上三個要素進行分析。對社會的研究:武術教學是無法脫離社會而存在的。武術內容的設置要受到社會發(fā)展以及社會對人的發(fā)展所提出的要求等制約,F代社會發(fā)展的重要特征是全球一體化,教育終身化。這無疑對人的學習能力、應變能力、競爭意識和人的個性發(fā)展等提出迫切需要,而武術內容在哪些方面,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滿足上述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是構建學校武術內容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全球一體化下,在東西文化沖突和融合的進程中,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提出,為“打練結合”的傳統(tǒng)武術提供了社會環(huán)境。傳承傳統(tǒng)武術,也是構建學校武術教材內容應考慮的因素;教育價值觀的變革,如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的提出,無疑對武術內容改革方向發(fā)生影響。對學生的研究,主要是指對學生身心發(fā)展特征的研究,包括學生對武術學習的興趣和需要、認知發(fā)展與情感的形成、身體特征與個性養(yǎng)成等。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具有順序性、階段性和個別差異性特征,對武術教學內容的設置也應注意不同學年和學段層次性與統(tǒng)一性,處理好個性與共性的關系。對武術的研究:中國武術具有功法、套路,搏斗三大運動形式,武術教學內容的選擇和組織要符合多元化教學目標的要求。它的設置要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身心特征,以及不同武術運動形式具有不同的價值功能應有所側重。但從本質上說武術就是搏擊術。因此,在構建武術內容時,無需過分追求武術教學目標與價值功能的面面俱到,而應協(xié)調它與其他價值功能的關系,從而滿足學校武術教學目標的要求。同時,還要對武術發(fā)展的新成果和新趨勢加以研究,以處理好武術教材知識的更新。目前,“打練結合”的傳統(tǒng)武術的推廣與傳播取得了成功,結合跆拳道的成功經驗,也是我們處理教材時應考慮的因素。
3.2對學校武術教材重建的設想
處在在價值觀念多元化的時代,站在弘揚民族文化的高度,兼顧社會發(fā)展對武術的需求,以及武術自身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結合武術兼有功法、套路、格斗運動三大運動形式的特點和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全面考慮,依據武術教學的五個目標,在此提出武術教材重構的基本設想。將學校武術教學內容設想為武術游戲、經典套路、攻防實用、技能達標、武術文化教育五個領域。武術游戲 以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為基礎的武術游戲涵蓋了功法和格斗運動形式,通過兩人或兩對斗智斗力,設置攻防情景,充分挖掘功法和格斗運動中的趣味和對抗元素,將兩種元素結合起來,通過限制條件的游戲運動形式以確保學生的安全。經典套路:套路主要分為傳統(tǒng)套路和競技套路,我們在選擇教學套路時,應正確認識不同的套路所承載的文化內涵和鍛煉價值。從弘揚武術文化和武術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需要以及增進學生個性情感發(fā)展為出發(fā)點,我們應選擇經典傳統(tǒng)的套路,地方可根據自身武術資源和特色,精選傳統(tǒng)套路。教材內容也可以是自創(chuàng)的現代套路。無論是傳統(tǒng)套路還是現代套路都應遵循“一看就喜歡,一學就上手”短小精悍的原則:應體現武術的“踢打摔拿”等基本攻防元素。攻防實用:武術的本質是攻防,其中“踢、打、摔、拿”等是基本的攻防元素,可借鑒跆拳道的技術特點將武術中這些大量的攻防技術進行整合、提煉,配合安全教育進行自衛(wèi)訓練。技能達標:是將武術的基本功和基本動作進行定量化,如踢腿達到本人身高的相對位置,單位時間內做單個規(guī)定動作或組合動作的數量,限時打靶計數等,武術技能達標使枯燥的基本功和基本動作練習富于競爭性和可操作性,便于教學組織。武術文化教育,旨在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愛國主義精神。在教學中首先總結出比較統(tǒng)一與權威的武術文化精髓,針對不同層次有所區(qū)別,如對小學生要言簡意賅,好記好理解,有趣味性,對于中學生要有一定的深度,但不能抽象化,要具體,博大精深并不利于教育與傳播。其次,要通過一定的規(guī)范儀式來進行武術文化教育。如跆拳道取得的成功,其基本經驗之一是他們的禮儀和儀式規(guī)范。
由于小學、初中、高中學生的身心特征與發(fā)展水平不一,不同的教材內容領域具有側重點不同的價值功能。因此,在組織教材內容時,要全面考慮三個學段的特點,以便使各學段的教學目標和教材構成有所側重和區(qū)別,建立起符合學段特點的目標和教學內容。將各學段的教學目標進行合理銜接,以完成整個基礎教育的武術教學目標。小學階段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特點可以武術游戲、簡單的技能動作和套路等為主要教材,增強學生對武術學習樂趣和體驗,發(fā)展學生的協(xié)調性等基本素質,同時進行趣味性的身體鍛煉,提高健康水平。它的側重點是培養(yǎng)小學生的基本武術素質和學習興趣。初中階段是學生身體技術全面發(fā)展的時期,但在這個時期學生的心理認知水平還不高。因此,教材的安排要以武術游戲、經典套路、武術技能達標、攻防實用為主要運動素材。在這四個領域中。教材內容的選取要使學生的武術技術、技能、身體素質得到全面發(fā)展,同時,加深學生的武術學練興趣和認識水平。高中階段學生的愛好已初步形成定向,志向也發(fā)生分化傾向。根據這一特點,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來選擇,在傳統(tǒng)套路、競技套路,攻防實用領域中有側重地進行選擇。同時,教材要安排武術文化教育內容,要引導學生深入了解和認識武術的文化性。(見表2)
4結語
學校武術的教材是決定教學效果的核心要素,其改革與重建是一個復雜而系統(tǒng)的工程。它必須依據武術教學目標,從學校武術教學的實際出發(fā),對學校武術的鍛煉價值和教育功能進行縝密而深入的思考,必須依據社會、學生和武術三要素來進行理性分析。
從實際出發(fā),通過以上思考和分析,提出了學校武術教材重建的幾個基本設想,具體內容還需要在教學實踐中加以檢驗和創(chuàng)造。希望這幾個設想對今后學校武術教材的改革與研制起到一定的作用。
- 上一篇:尚門憶舊——一、入門且一笑(1)
- 下一篇:我國太極拳近百余年的發(fā)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