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武當功夫 > 太極文化

太極拳與神秘之手


  我在武術期刊上看到一些文章,談到孫公祿堂傳授陳公健侯以三十六式卍字手與太極拳,據(jù)說卍字手可能為郝公為真所傳。為此我問岵栳師,究竟情況如何?

  岵栳師說:郝師少如并未對我談過卍字手,也未傳過卍字手。記得在一篇文章《緬懷恩師張祚玉》(《搏擊》2006年第10期),說張在上海教拳,"有一次在外灘,張看到有人教授郝式太極,便站在一旁觀看,看了兩個小時也沒有走。教師上前躬手,一番客套,說:‘既在江邊站,就存望景心’。邀張上場和其大徒弟推手。張如覆薄冰,不敢造次,只是進到對方部位頂死、封死而不發(fā),以示禮讓。站在—旁的教師這時已經(jīng)看出此人身手不凡,又看到張的卍字手型及手法都是門內(nèi)所有,便說:‘自己人’,停止推手,請張吃早茶,問起來由,懇留張在滬教拳,恩師因舍不下賢惠的師娘,婉言辭謝了這位太極名家郝少如,回到鎮(zhèn)江。"看過這—報道,我曾專門問詢武派太極拳名家王慕吟先生,是否有這樣一回事。王先生說:“絕無此事,上世紀70年代初郝師從未在外灘教拳,也從未用過卍字手型。恩師一向強調(diào)太極拳是在內(nèi)不在外。加之,只要望一眼任何拳師,恩師便知其水平高下,何用推手。”由此我認為該文作者可能是由于記憶不清或傳言失實之誤所致。

  我問岵栳師:“難道太極拳就不講手型了嗎?”

  岵栳師說:“太極拳也講手型。但外形服從于內(nèi)勁的發(fā)揮。如鄭子(鄭曼青)太極拳的美人手,手腕不要彎曲,必須伸直,這有利于內(nèi)勁形于手指。這種手型是一切太極拳的好手型,也是一切拳的好手型。在運用的某個瞬間是可以變形的,如坐腕、曲腕等。郝師曾單獨傳我一個手型,即豎大指和小指,屈曲中間三指,其作用是有利于內(nèi)里螺旋勁的發(fā)揮。平時訓練,可以兩手豎掌,五指撐開,手指有拔長之意,內(nèi)勁亦能貫于掌指!

  我聽后覺得奇怪了,“難道卍字手型是不好的嗎?那么何以有孫公卍字手一說!”

  岵栳師說:“卍字手型在技擊上可能是一個很好的手型,但并不是太極拳常用的。約七年前,我曾在酒泉見到曲天戈老師出示過卍字手型。當時也是神秘兮兮的。那時看后心里想,這種手型倒很像金庸小說里所描寫的黃老邪的蘭花手。不過后來有些行家,認為如此手型并不利于技擊,由于各有所見,也各有所好,各有所練,各有所長,尤其對于古老手法及古人的往事,了解不清,不敢置評。但我個人認為,只要是好的手法、招法、功法,凡適宜于太極拳內(nèi)勁舒發(fā)的,都可以引進。太極拳廣博如大海,何所不容!

  我作為后學,對岵栳師所言甚有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