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的意義在哪里?這一問題有很多層次和很多方面的解答。然而這些回答都基于這樣一個事實:《周易》記錄了古人對現實存在的觀察和描繪!断缔o上傳》的開篇詞讓我們設身處地地想象到上古先民的眼前狀態(tài):在他們眼前展現出的是遼闊的蒼穹和無邊的大地,或麗日經天,或風云色變,形態(tài)各異的山川大澤以及生存于其間的各種生物……
《易經》的文字簡略古奧,但我們仍然可見其中大量對生存環(huán)境———各種自然現象,和生存本身———生產生活、社會生活乃至家庭生活的記述。我們不禁對古人恢宏的視野和博大的胸襟感到震驚!他們正如《賁·彖傳》所言:“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或許有人認為,《周易》記錄了古人對存在的觀察和描繪,這一結論未免太簡單。其實不然,因為這是《周易》萬古長青的奧秘!在人類的思想史上不乏這樣的例子:一座宏偉的理論大廈,無論它的建構多么精美,邏輯推理多么嚴密,當它的大前提被推翻之后,整個理論大廈便轟然倒塌,成為一片斷墻殘垣,僅供后人憑吊。而《周易》卻是推不倒的,因為它的基礎不是虛構的命題,而是堅固無比的存在本身,所以它永遠聳立著,向后人昭示著。
《周易》是對存在的描繪,用《系辭下傳》的話來說就是:“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也就說《周易》各卦是一個個關于存在的模型、圖式,而六十四卦匯集成為整個宇宙的模型。這一點又有什么意義呢?我們知道,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是研究“先天綜合判斷如何可能”的,用大眾都能聽懂的話來說就是,真理為什么普遍必然有效,放之四海而皆準?康德指出歸納法是不完全的,它不能窮盡所有的事物;演繹法的結論包含在大前提之中,它不能給我們帶來新的知識。由此看來,這真是一個困擾人類的難題!而《易傳》卻認為易理是顛撲不破、放之四海皆準的,《系辭上傳》說:“《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夫《易》,廣矣大矣!以言乎遠則不御,以言乎邇則靜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從這些話中我們看出其自豪之情溢于言表,那么《周易》是如何解決這一難題的呢?《周易》用的是模型,從形式邏輯上來說就是類比法。類比法有自己獨特的優(yōu)勢,它不須窮盡一切,而又能產生新的結論,歸納法、演繹法不能解決的問題,類比法或許能。即便到此為止,《周易》已經很偉大了,因為它為人類解決“先天綜合判斷如何可能”這類難題提供了一個新的方式。然而這對《周易》來說還不是最根本性的問題,因為《周易》并不是簡單的類比法,它有著自己的邏輯,因為它難以用西方邏輯歸類,故學者稱其為易學邏輯。易學邏輯人類對世界的感知并不是簡單的,感知伴隨著知性結構的確立,否則人類所認識的世界就是一片混亂,天是地,地是天,山是水,水是山,或光怪陸離,或混沌怪誕。同樣,《周易》對存在的摹寫、描繪也不是簡單的。首先它存在著一個分類的問題,也就是上文提到過的《系辭上傳》所說的“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存在是無限的,而《周易》只有六十四卦,那么就必然產生了哪一卦代表哪一類事物的問題!墩f卦傳》列舉了八經卦所象征的一些事物,其中有些可以被我們所理解,而有些在現代人看來完全是風牛馬不相及,不屬于同類事物!吨芤住坟韵蟮姆诸惖降鬃裱裁丛瓌t?值得深入研究。要么是古人的知性結構尚未確立,思想混亂;要么是《周易》揭示了某種隱秘的統(tǒng)一場的內在邏輯。
- 上一篇:太極圖的基本含義
- 下一篇:乾卦:成功的六個階段